
2025-02-10 18:56 点击次数:112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正规可靠实盘配资炒股平台,对很多消费者来说,网络直播间已成为购物的一个重要渠道,直播间里不仅产品种类多,还可以实时看到货品的介绍,有时候还会有特殊的优惠机制,不少消费者受到主播宣传和火热购买氛围的影响会直接下单。
近日,不少消费者向总台中国之声反映,他们的父母、亲属听信直播间主播“捡漏、升值、高价回收”等话术,购买了大量的假古董、玉石、邮票、收藏钱币等,一些老年人沉迷其中甚至背上了高额贷款。在维权过程中,家属们发现不仅退货困难重重,如何将老人从直播间拉回现实生活,更是难上加难。
直播间售卖假古董、藏品专坑老人
距离王梅(化名)建立“电商维权群”,已过去了大半年时间,尽管群友有进有出,截至本月,群里依然有300多名家属。
王梅告诉记者:“大家退货退款成功之后,好多人悄悄退群了。去年5月份建的群,到现在为止,我估计已经不止500人了。我让大家统计一下被骗了多少钱,大部分人不愿意去登记,登记的应该是被骗了500多万元。”
展开剩余91%在王梅(化名)建立的“电商维权群”中,多位老人在直播间购买工艺品、字画、玉石、收藏钱币等,少则花费几万元,多则上百万
王梅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表格中,仅有37名家属进行了登记,他们的亲属在直播间买了工艺品、字画、玉石、收藏钱币等,少则花费几万元,多则上百万。这些购买者的年龄在50岁到70岁之间。
网络直播间:这张钱没经过银行,直接从印刷厂到江山手里……让我们的孙子过上好的生活,让我们的儿子过上好的生活……今天江山给所有我的粉丝放一波大漏,三、二、一,上车……
王梅说,最初关注到这一现象,是因为她的舅舅不断以治病为由找家人借钱。“没钱的时候,他到处借钱,从我这借了五千块钱,他说要去看病,我想着五千块钱去大医院不够,我给了他一万。后面我小姨给我讲,他向她借了五千,又向我表弟借了五千。再到后面,我听说,他从他儿媳那也借钱。也就是说,他这六七万块钱一半以上是借的钱。”
维权群中不少家属每天都在举报疑似违规的直播间
王梅的舅舅是个普通农民,而王梅本科毕业还有海外工作经历,在她的劝说下,舅舅配合退货,但时至今日,六七万元的花费中还有两万多元退不回来。分析这些老人的情况,多数有这样的心态——“老年人有些是退休了,有些是留守老人,也没有子女去关心,又有些人想着走之前给子女留一大笔钱,有些老人已经开通了花呗、信用卡、微粒贷等去买这些东西,我们每天都在举报。”王梅说。
家属:现在还没有处理吗?这个主播我已经举报他很多次了。
短视频平台:没有处理,我们需要和您联系一下,问一下有没有售后问题。处理方式是根据平台规则去处理,我们会去对接商家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,他们会去核查处理。
在维权群中,难以追回损失的家属有很多。刘泊都(化名)此前一直在外工作,去年10月份她回家后看到,客厅里、床底下堆满了妈妈买的所谓的“古董”。
刘泊都说:“一客厅那个东西,后面我们才发现,我妈的床下面、所有行李箱里、柜子里都是这些东西。自己的信用卡、借呗、花呗全都逾期了,跟亲戚朋友又借了一圈钱,她没有钱,把我给她买的金首饰给卖了,她自己舍不得吃,一天三顿都是咸菜,要么就是大米饭拌白糖,棉服里面都没有棉花了,都成‘纸片’了,还在穿。”
一些老人省吃俭用,甚至因为这些直播间“假古董”背上高额负债
发现妈妈沉迷在网络直播间购买这些商品,刘泊都没再回去上班,一边陪着妈妈,一边专职在家里按购买记录联系退货。30万元左右的产品通过平台、直播间、商家等多种渠道,退回了20万元左右。
“我每天坐在家里从早上退到晚上,每天都在打电话,在联系。平台一共给我退了十单左右,商家大多数都挺难同意退款的,因为涉及他们之间的利润,商家觉得‘我又没挣到那么多钱,不可能给你退那么多’。主播也骗他们(老人),发货不是能看到物流信息嘛,他告诉老人,看到物流信息以后就点收货、好评,完了把订单删了,这些东西就找不着了,有的人根本就没给发货。”刘泊都说。
为逃避监管,一些商家页面上标注的是几百元的绿萝、纸杯之类的商品,但实际上老人买的都是所谓的“藏品”
王梅给记者提供了几张截图,商家页面上标注的是价值高达几百元的绿萝、纸杯之类的商品,但实际上老人买的都是所谓的“藏品”。
王梅说:“它跟你拿到的实物不是一个东西,过一段时间去维权的时候,你都不知道在这个链接里面买到的是什么东西。”
直播间里的商品,有主播运营团队直接批量购买后上架的,更多的则是通过合作商家供货、发货、分成。钱究竟到了谁的口袋里?家属们想要维权就得一一厘清。
家属韩开嘉给记者提供了三笔2980元的订单截图,平台表示因商家保证金不足,无法支持退款事宜
一般来说,直播间里的商品,有主播运营团队直接批量购买后上架的,更多的则是通过合作商家供货、发货、分成。钱究竟到了谁的口袋里?超过三个月的商品怎么协商退款?家属们都要一一厘清。最先要联系平台,告知客服家中有老人被骗的情况,但也不一定能退款成功。家属韩开嘉(化名)给记者提供了三笔2980元的订单截图及售后录音。
平台客服:商家现在的保证金只有31.86元,如果保证金不足,则没有办法去处理退货退款事宜,如果商家账户里面有钱,可以协助您去做对应核实,我们也处理过这个商家的单子,联系过他,(商家)没有去做相关充值,我们如实告知到您这三笔订单没有办法支持到您,没有其他的方案。
阿毛(化名)在帮妈妈还信用卡时发现她深陷卖货直播间。在维权群里,阿毛不断学习、总结、更新着维权指南。她说,如果求助平台无果,接下来就要不断地找商家或运营商,如果仍然无法退款,还要求助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。
阿毛告诉记者:“我发现我妈买这些的时候,她信用卡已经刷了73万元。维权的流程也一直在更新迭代,如果没有保证金就没办法了,接下去要靠自己去找店铺对应的营业执照属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,但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只能调解,如果商家可退货就退。其实越往后面,退款会越来越难,如果子女发现得晚,这些钱都是退不回来的。”
家属们说,这些花费数千元购买的藏品很多只值几百块钱
在维权群里,老人认识到自己被骗,并愿意让子女、晚辈帮忙退款的,已算是幸运。不少家属告诉记者,父母沉迷其中,如果儿女提出退货退款,严重的甚至要跟子女断绝往来。韩开嘉(化名)说,她不让自己的父亲刷直播间,父亲的情绪十分低落。“光算那些承诺回收的藏品得有三十几万元。他说买的金子,一眼能看出假的那种。我问买了干什么,他说到时候人家两百万元回收。我说肯定被骗了,我爸说,‘怎么可能!我都看了他两三年了,我不可能被骗’。他到2024年9月份的时候身无分文了,跟我妈说,太没有意思了。现在跟他聊,‘你知道被骗了吗?’他就不说话。”
网络直播间:现在最保守的投资就是钱币,你们要把它留好了,让你的家族因为你收藏了一个钱而改变你的家族生活,2035年,它升值十倍、二十倍、三十倍都有可能……
就老人们在直播间购买的这些藏品,专家表示,收藏并不是如这些直播间主播所说未来一定会数倍增值。
这些主播号称所谓的藏品会被高价回收,或者过一些年会成千上万倍地升值
那么,老人们在这些直播间购买的藏品真的如同主播们所说,会成倍地增值或者被回收吗?就其中的一些藏品、纪念币,记者咨询了多位收藏专家。其中,一套第四版八零五元整刀收藏钱币,也就是1980年100张面值5元的第四版人民币,直播间售价5000元。某地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说:“前段时间掉到1300元一百张,最高的时候是三千多一刀,一刀就是一百张。”
记者:有一些店铺卖了五千块钱。
专家:那都是在网上骗那些不懂的人,以为收藏很赚钱,一直会涨。
两枚面值10元的熊猫银币套装,直播间售价1800元,另一位收藏品专家告诉记者,由于页面未标注具体的造币厂信息,无法判断其价值。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同类商品,售价在500至800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在主播们的渲染下,直播间这些所谓的藏品以高出市面几倍的价格卖给了老人们。
“我们去搜过同款,我爸买的一单都是两千几,网上就几百块钱。”韩开嘉说。
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些直播间的供货商,该店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,除了烘托气氛走量的商品,其他的上播价格至少是供货价的两倍。
事实上,主播的成本价更低。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上述商品的供货商家,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显示,这是一家位于河南南阳石佛寺的工艺品店,会根据不同主播的要求,上架邮票、收藏钱币、文物等链接。该店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,除了烘托气氛走量的商品,其他的上播价格至少是供货价的两倍,甚至供货商与主播还会通过线下结算佣金的方式来避税。
记者:佣金你们一般给主播几个点?
供货商:正常在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间。
记者:上播价格也是我们协商?
供货商:我们会给一个大概的范围。成交以后我们线下再做费用,我线下给他转钱。
记者:上主播购物车的话,它的收藏价值怎么把握比较合适呢?
供货商:反正不违规就行。
漏洞百出的话术,离谱高昂的价格,为何能让老人们对主播们售卖的假古董深信不疑?
直播间主播掌握了老人的心理密码
近期有网友发帖称,她的父亲在某直播间花9999元下单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。作为国宝的马首可谓“无价”,而且不可流通,这也能买?这也能行?但就是此类几无“技术含量”的赤裸裸骗局,居然可以在一些直播间明目张胆地上演。
据报道,“一眼假”的假古董直播间骗局正在掏空许多老人的钱包。这些老人对假古董深信不疑,甚至不顾家里人反对而疯狂下单,闹得鸡飞狗跳。例如,媒体记者蹲守当晚发现,一个平均在线观看人数仅140多的直播间卖了10-25万元。这样的销售效率和成果是惊人的。
假古董并不是今天才有的,过往,它往往成为“地摊”的标配,游走在文明和贪欲、清醒和愚昧之间的灰色领域。总体上,由于它假得不能再假,即使凡夫俗子也多能识破,因而并不具有“倾销”的可能。但直播时代的技术和流量赋予了假古董“批发式”流通的机会,这以一批老人被洗脑、被思想塑形、被围猎为前提。
老人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,对骗术也有着本能的警惕,何以独独对网络骗局缺乏抵抗力?
不得不说,此类直播间主播掌握了老人的心理密码,也以情感击打方式消解了老人们的基本识见或经验。例如,有主播在直播间多次暗示藏品价值高昂、有许多名人权贵求取不得,现在因为情义分享给家人们,不能做到保密的就不要拍。随后,“保密”“格局”“情义”等弹幕滚动刷屏。
媒体梳理称,主播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被境外势力追杀、家族帮派内斗、重建博物馆没有地方存放藏品等,因此“需要家人们暂时守护这些珍贵的珠宝古董”。这种眼花缭乱的“打法”,让老人的防线很容易陷落。
不只如此,主播编织完全虚假却又自洽的世界、以“捡漏”为核心逻辑、雇人上演“藏品回收”戏码,以此建立起一个“茧房”式欺诈闭环。掉入这种“茧房”的老人,不是甘心被骗子“私人订制”,就是互相传播和自得于错误信息,造成以讹传讹、集体迷信。
直播间假古董骗局不仅骗了老人钱财,害得很多老人失尽养老钱,还破坏了家庭关系,影响了社会稳定。我们不能容忍这样的骗局继续“风行”,不能容忍老人成为骗子眼里的“韭菜”“人头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受害者子女是目前维权和投诉的主力。多数受害者子女都尝试过向平台举报申诉、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报警,但总体进展缓慢。
客观上,直播间假古董骗局的始作俑者具有逃避监管的意识,显得很“鬼”。例如,为规避平台监管和后期维权,直播间通常会在左上角注明“虚构剧情”“剧情演绎”等字眼试图免责。此外,他们往往深谙“闪电战”手法,例如有直播间把“最后一件”的大师遗作花瓶以标价2380元的闪购链接出现,页面显示共有16件,数秒内售罄下架。而且,一些号被处理后会“死而复生”,平台治理面临的是反复而漫长的过程。这样一来,取证和打击难度可想而知。
但越是有难度,越需要以更强监管的决心来应对。某种意义上,防范力量需要和骗子“拼手速”。对此,平台的主体责任依然要摆在关键位置。有短视频平台方向媒体表示,对有违规行为的商家和达人,平台会依据违规情况采取下架商品、清退、禁止直播发视频、封禁账号等措施。但“假古董直播间”在平台上的密集呈现说明,平台监管还有真空区域。这既考验即时审查技术,也考验常态化审查的责任心。
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”的局面并非不能实现,媒体记者和受害者家属能发现的问题,平台没有理由发现不了。正如专家所建议的,平台应当进一步加强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,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,还应加强止付制度的构建,设置资金冻结期。做到这些并不难。未来,平台应该进一步优化审查机制,提高对违规直播间的甄别能力和对乱象的应对能力。
直播间假古董骗局,说到底是一种诈骗,已涉嫌违法甚至犯罪。对于诈骗的认定和惩治,法律条文已经很成熟、很清晰,唯一具有挑战性的是,如何透过互联网语境,对这类行为进行法治化审视。无论如何,监管部门当依法适机介入,并形成多部门呼应、协作治理的合力。
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。受害者子女的诉求不能成为“沉没的声音”,也不该变成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。别让骗子哈哈笑、受害人苦兮兮。为了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,我们需要及时做出改变。
直播间假古董骗局当休矣!
近日,有网友发帖称,其父亲在某直播间花9999元下单了“圆明园马首”,引发热议。
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,能在直播间里买到?如此“一眼假”的骗局如果能成功,简直不可思议!然而事实上,趁着珠宝文玩直播的火热行情,部分账号正在以“高价回收或参与拍卖”的说辞,收割中老年人的钱包。在主播描绘的未来里,标价数千上万元的“藏品”,可以拍卖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,一些老人深信不疑,甚至不顾家人反对疯狂下单,有的直播间一夜进账几十万元。
劝不动的老人、退不掉的“藏品”、挽不回的损失、禁不完的直播……诸多因素缠绕在一起,给了直播间假古董骗局生存的土壤。此类骗局,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严重扰乱了网络市场秩序。从法律后果来讲,主播打着“售卖文玩”“绝版古董”等旗号,利用网络直播传播效果,虚构事实,以高额回报为承诺诱导消费者下单的行为,很可能构成诈骗行为,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,可以以诈骗罪追究直播者的刑事责任。
直播间假古董骗局当休矣!相较于其他古董文玩、名家字画,售卖“圆明园马首”更突显了部分主播的大胆和无视法律,也暴露了平台一方的监管不力。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是专家,整治直播间售假,必须引起重视、形成合力。
极目新闻综合央广网、荔枝锐评、法治日报
(来源:极目新闻综合)正规可靠实盘配资炒股平台
发布于:湖北省Powered by 免息配资平台_实盘配资平台下载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